共學從生活中學習如何生活,
當然也要培養一點藝術氣息啦~
搭上「十二夜」動物保護意識熱潮,
我們也到駁二參觀「尾巴搖搖」關心流浪小動物~
在入口處有一些金屬雕塑,孩子們玩起動物猜謎「這像什麼動物?」、充分發揮想像力~~~
展場也擺設了很多與流浪貓/犬近距離拍攝的大小照片,
並特別以"小動物的高度"張貼在各個牆面,
讓人不自覺地蹲下來,就像與動物們面對面一樣,
緊接著我們來到一個特別的角落,
牆上掛滿了許多新舊不一的動物項圈,地上更是堆滿了各式項圈,
剛開始大家充滿疑惑:
「為什麼這裡有這麼多項圈?」「是別人不要的?還是??」
於是我們討論起收容所裡「十二夜」的故事......
原來每一個項圈代表一隻提早跟世界說再見的小生命......
原來收容所裡每一隻動物的生命是有限的......
原來牆上可愛的狗狗和貓咪可能已經到天上去了......
隨著謎題的解開,孩子們卻有更多的不捨與不解~
為什麼只有12天?
為什麼不能照顧牠們到老?
為什麼不能多幾天?
也許牠會遇見更好的主人呀~
也許多買一點飼料、多蓋一些收容所就好啦~
可是現實的狀況,卻不允許孩子們天真的期望.....
所以我們開始反思,
為何收容所會有這麼多流浪貓/犬?
為何街上到處可見流浪貓/犬?
為何牠們會無家可歸?
(「明明都很可愛呀......」孩子們沉重的心聲)
原來還是回到當初養寵物的"一念之間",
「狗狗、貓咪好可愛、好想養一隻喔~」
「小小隻好像娃娃真可愛!要是能每天陪我玩就好了~」
沒想到的是"小"小動物也會長大(長大就不可愛了?),
沒想到的是除了"玩",更要照顧牠的生活起居,
沒想到的是牠們會生病、也會老、更有許多喜怒哀樂,
沒想到的是「養」是一輩子的責任,而非一時的玩樂,
孩子們孩子們的心沉重了起來,
卻也明白了"愛"牠不是帶牠回家這麼簡單,
「以認養代替購買,以結紮代替撲殺」
免費認養的背後,是希望給牠一個永遠的家~
鼓勵結紮的動機,是期望減少一點無辜的小生命~
而一張張街頭、收容所的黑白照片,
訴說著 安樂死的殘酷與無奈......
所幸在展場後面還安排了逗趣的"動物大變身",
藝術家巧妙替台灣保育類動物互換皮毛,變成稀奇古怪的珍奇異獸~
頓時讓孩子們重拾笑顏,大玩偵探找一找、挖掘"真面目"~
過了今天,相信孩子們會有小小啟發,
以後在"養"之前,會多想一點;
看到家中的一份子,會更了解照顧牠的重要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