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之際,正是烏魚洄游的季節,
共學要來去在地的觀光工廠走走~
今天我們搭上許阿姨的"特快車"直奔「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」,
一探烏魚子的前世今生~~~
沒想到工廠擠身在平常的小巷弄中,
樸實的外觀讓人很容易錯過這個"好所在",
要是交通問題解決,肯定值得走一回~
一下車,親切的導覽姊姊早已恭候大門,
那我們就準備去一探究竟吧~
雖然工廠裡瀰漫的海味和烏魚子香早已令我們口水直流,
但還是要先了解烏魚子的興榮始末才能一飽口福呀~
於是我們上樓到導覽室、觀看精選紀錄片~
可惜幾乎全程台語發音、半雜方言,讓孩子有點"鴨聽雷"~
所幸導覽姐姐祭出"有獎徵答",加上老師及時口譯服務,
才讓這群小朋友努力對抗瞌睡蟲、搜尋蛛絲馬跡、踴躍搶答~~~
原來早在日據時代,烏魚季早已是年度盛事,
為了讓漁獲永續經營,還須申請"烏魚旗"才可出海捕撈限量烏魚呢~!
而當時不是人人都買得起電動漁船,
所以漁民甚至只搭名叫"竹排仔"(竹筏)就瀟灑出海了~
可見當時烏魚數量驚人(據說隨手撈就好幾隻活跳跳的烏魚),
但隨著時代變遷,"拖網船"興起、漁民開始使用方便的電動作業,
常常出海一趟,只要行經黑潮帶、單槍匹馬或兩船合作,
一收網就是堆積如山的烏魚,
可惜有了便利的工具,卻大大殺傷烏魚的繁殖數量~!
雖然採用大網目的魚網讓小烏魚可幸免於難,
但烏魚數量還是年年減少,
加上氣候暖化的影響,怕冷也怕熱的烏魚洄游路徑逐漸北遷,
現在南部已經越來越難捕到烏魚了~~~
聽說大多已轉投入烏魚養殖業,但養殖的烏魚體抗力較弱、養殖期長,
須常常投藥來保持魚苗健康,所以長到繁殖季的烏魚多殘留藥物,
好加在「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」是少數堅持採用捕撈直銷業者,
希望能盡可能完整保留烏魚漁業的生態文化。
看完了紀錄片,導覽姊姊帶孩子們到樓下實際參觀烏魚子的作業流程,
可惜處理烏魚子的前置作業已於上午完畢,
烏魚子都已經到"房間"裡睡"美容覺"了~
所以我們只能從解說和影片中略知一二,
不過導覽姊姊的機智問答還是讓孩子們躍躍欲試~
「取出魚卵的過程中,須盡量避免弄破烏魚子,
那萬一發現小破損時,該怎麼辦呢?」
「受傷了就貼OK蹦呀~XD~」
「沒錯~不過烏魚子的外觀看不出來痕跡,用的是特別的OK蹦喔~」
(說著說著拿出一片半透明的"紙"!?)
「就是這個,猜猜這是什麼?」
孩子們七嘴八舌想了各種答案都猜不到,
原來是包大米腸用的「豬腸衣」,
還必須特別處理風乾成薄片以方便剪裁呢~!
接著是烏魚魚苗怎麼賣?(特別的數魚苗方式)
烏魚男生女生怎麼分?(關鍵在肚子喔~)
應運而生的漁村文化、風俗...等,
生動的圖文、烏魚公仔和影片,
讓大家從趣味中增加好多知識呢~!
最後行程的重頭戲登場,準備來做烏魚子御飯糰囉~!
在導覽姊姊的帶領下,
孩子們一一完成了自己的御飯糰,
當然也不忘幫尚在補課中的閔少做一個啦!
隨著行程的尾聲,導覽姊姊帶大家玩一些館內設置的趣味活動,
有祈福求籤、電棒闖天關和紀念明信片(紀念章)等,
沒想到在觀察真假烏魚子(照燈看血絲)時,
馬上被孩子們發現一旁的"枝仔冰",
考量"鹹鹹烏魚子"的特殊口味,
所以先買一枝讓大家嚐鮮,
很意外地風評不錯,三兩下就解決了!
不過倒是沒人提議"再來一枝"啦~XD~
就這樣結束了一趟海洋之旅,
大家帶著鹹鹹的海味,快樂賦歸~~~
- Feb 10 Mon 2014 14:39
2013/12/13來去看烏魚~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